□何麗
窗外的雨從下半夜起一直淅淅瀝瀝地下著,雨點不緊不慢地輕叩窗扉,發(fā)出清脆的聲響,親切而溫和。喜歡這樣的雨聲,讓人心情寧靜,適合入眠,也適合讀書與思考。
輕輕合上剛讀完的《蘇東坡傳》,心又一次被書本內容掀起波瀾。我喜歡閱讀,這些年讀了很多文章,也讀過不少書,但隨著時間的流逝,很多記憶像流沙一般被時光的潮水沖走,能記住的東西所剩不多。因為這個緣故,我腦海中有時會蹦出這樣的想法:閱讀于我有怎樣的意義?書籍于讀者又有怎樣的意義?望著窗外迷蒙的雨霧,我在記憶中檢索,希望通過曾經的閱讀記憶梳理出上面問題的答案。
第一個回映在我腦海的是鐵凝的短篇小說《風度》。雖然文章的大部分內容都已忘記,但其中的一個細節(jié)卻一直記憶猶新——文中,鄉(xiāng)村老百姓們對“握手”感到新奇且念念不忘,應該是這一特殊禮節(jié)讓物質和精神生活都很匱乏的他們見到了一種從未見過的美好吧?應該是“文明”撞開了他們的心扉,讓他們對文明和風度產生了向往吧?文章這一小小的細節(jié)讓我記憶猶新,這何嘗不是文學作品喚起了我對文明的熱愛和堅守呢?
同樣令我難忘的細節(jié)還有作家梁曉聲在紀實散文《復旦與我》中講述的那位復旦大學教授的做法。他為了找到一篇文章的作者進行招生,不懼辛苦,從黑龍江出發(fā)花了四天時間輾轉多個地方,最后終于在一個伐木場找到作者。因為他的堅持不懈與認真負責,改變了一個兵團伐木工一生的命運。
《平凡的世界》主人公孫少平,不愿被命運安排的他,不想像父輩和哥哥那樣活著,于是,高中畢業(yè)后背著簡單的行囊到縣城闖蕩天下。每天結束工作后,在身體極度疲累的情況下,讀書是他最美好的享受。書籍改變了孫少平,使他的思想脫離了卑微的身份,擁有了高貴的靈魂。而《平凡的世界》也感染著、鼓舞著讀過這部著作的諸多讀者,給了太多人以力量,支撐了太多人度過艱難的歲月!
讀書的意義是什么?書籍帶給讀者的又是怎樣的影響?很多中外名家也都給出過不同的結論,但每個人有每個人獨特的閱讀感受。閉目思考,在我的觀念中它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,就像我們吃的食物,除了滿足口腹之欲短時間內看不出它的作用,但是時間長了你就會發(fā)現食物的精華給生命輸送了各種營養(yǎng),保護了你的血液和各個器官,強健了你的肌肉和骨骼。
好的作品恰如這些食物,每一個觸動心靈的細節(jié)都會不知不覺地浸潤你的靈魂,內化成你的思想和情懷,它會在某個時間或因某種特殊情境的觸發(fā)讓你想起它,對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開卷有益,你所讀的書都會給予你無形的幫助,要么給你能力,要么提升你素養(yǎng)。讀書吧,書香浸潤的生活余味回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