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故事 | 永懷希望 積極治療

見習記者許歡 通訊員王曉軍

今年4月初,有18年癌癥病史的張秀竹(化名)在德州市第二人民醫(yī)院例行復查時,檢查出頸部結節(jié),被確診為乳腺癌的轉移灶。作為她的主治醫(yī)師,乳腺中心主任王寶玨評估后決定采用內分泌治療方案,使用藥物氟維司群和達爾西利,在不進行化療、放療的情況下控制腫瘤?!盎颊叩膹桶l(fā)主要源于之前沒有定期檢查?,F在醫(yī)療技術進步了,只要規(guī)范治療,很多癌癥都能控制得很好?!蓖鯇毇k表示。

張秀竹的抗癌之路充滿坎坷,卻也閃耀著希望的光芒。她自己總結了戰(zhàn)勝癌癥的三大法寶:規(guī)范治療、醫(yī)患信任和積極心態(tài)。

2007年,年僅36歲的張秀竹發(fā)現右側乳房腫塊,被確診為乳腺癌中期。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,讓她難以接受。在醫(yī)生的建議下,她接受了手術切除和8次化療,病情暫時得到控制。

然而,命運的考驗并未結束。由于沒有重視復查,4年后癌癥轉移至鎖骨,張秀竹再次接受手術。又過了4年,左側乳腺出現腫瘤?!澳菚r候感覺老天十分不公平,我都不想治了?!睆埿阒裉寡裕委熯^程很痛苦,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下來。

但想到家人,張秀竹又覺得不能放棄。經人推薦,她找到了王寶玨?!艾F在技術進步了很多,我們應該積極治療?!蓖鯇毇k的鼓勵像一束光,照亮了張秀竹灰暗的心。王寶玨為她制定了精細的治療方案,通過靶向藥物精準作用于腫瘤,使其縮小后再進行手術。一年18次靶向治療,張秀竹咬牙堅持了下來。她的堅持換來了遠超預期的效果,腫瘤明顯縮小,病情逐漸穩(wěn)定。

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發(fā)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,著作權人發(fā)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聯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將及時處理。